中心供氧操作流程和人员的职责及注意事项
1、先把所有高低压截止阀和空氧气瓶开关关紧→取下所有空瓶,把满氧气瓶先吹尘并装上→将所要使用的高低压截止阀打开,再先微量开启所要使用的其中一只氧气瓶阀,
使高压压力表示值缓慢上升到压力不再上升时,再把所有的气阀全部开足。
2、将满的氧气瓶与夹具连接牢固、可靠,然后打开各氧气瓶瓶阀,要观察是否漏气。
3、缓慢打开预供氧气排的总阀门,并观察压力表的压力值,达到所规定的使用压力方可正常供气。
4、在换新氧气瓶使用过程中,每三十分钟要观察一次所供 气的压力值, 并做好记录。 若发现现有的氧气瓶未供气或漏气, 应及时处理。若未供氧,应检查瓶阀是否打开;若有漏气,应 及时更换。
5、对已使用完的氧气瓶从夹具拆卸后,移至空瓶区。并挂空瓶标志
6、中心供氧间工作仪表指针接近报警,要特别密切关注,
以便及时更换空瓶,保证临床用氧。
医用气体系统、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运行操作人员职责
严格遵守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
b) 熟练掌握医用气体设备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流程;
c)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维护和操作设备,正确使用维修工具、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
d) 按照巡视流程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时应按照事故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e) 按计划完成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做好设备维护记录;
f) 按照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详细填写交接班记录;
g) 发现故障和隐患及时排除,并做好记录;
h) 接受设备维护、保养、使用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i) 着工作装上岗,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扩展阅读:
中心供氧系统保障安全要落实的措施
由于中心供氧设备比较集中,管路压力较低,并有多级安全装置,因此更加安全可靠。要实现医院中心供氧的科学管理,就要从中心氧源的选择、管道的铺建、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几个环节来把握,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只要合理配置并做好各环节质量控制,通过制定专业化流程,增加专业化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业务水平,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就能不断为 临床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服务,并保证医院中心供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医院用氧和患者的安全。
1气体工程师管理
医用中心气站制定严格的值班、交班制度和氧气突发事件应急流程。设备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每2小时监测供氧站气源和全院临床科室气体终端的压力和流量,并记录3个液氧罐的各项参数。中心负压吸引站、中心压缩空气和手术室特殊气体汇流排的各状态参数每日巡查并记录3次。
2技术培训
中心供氧实行专人管理,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熟练掌握医院气源集中供应的安全知识(连续供气、气体识别、足够的流量和压力、气体的质量等)。医用气体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抢救,医用中心气站工程师必须确保医用气体供应系统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移交医院使用时,应对气站工程师进行操作、维修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3监控报警装置
三级医院应具有完善的医用气体管理系统,其中三级气体监控报警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设计计算机管理平台,处理对比采集的各类信息,与系统设定的各类极限参数和监测主要物性参数,提高医用气体实时监控及报警系统的灵敏度、精确度,实现系统实时、远程监控及记录。当参数超出设定的报警限时,报警装置会发出声光报警,方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障医用气体系统的安全。
4设备维护管理
医疗气体质量必须符合患者安全使用的要求,其浓度和压力若达不到规定的数值,就会直接影响医疗急救、手术、治疗的效率和效果。设备维护人员应熟知医用气体系统及其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和工艺技术,了解工程图纸。对于压缩机、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进行校验,其设备管道密封圈连接处每周检查,发现漏气及时检修,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应定期清洗进气口过滤网,保证空气过滤器发挥作用。对系统故障易发部位及排除故障有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医疗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